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記知名僑領林進華先生暨夫人吳靜娟女士
飲水常思源 報本興義舉 ———記知名僑領林進華先生暨夫人吳靜娟女士
潮州市首屆榮譽市民林進華先生偕夫人吳靜娟女士心系故園,多次捐資為家鄉興學育才,興辦公益事業。最近,林先生伉儷獲悉了由他們捐資興建的林周全中學,因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原附設的小學部,需從這所中學分設出來,新建一所可容納潮安縣金石鎮古樓一村和古樓二村小學生就讀的小學,又一次慷慨解囊,贊助家鄉建設小學新校舍。
林進華先生伉儷一次又一次的義舉,當地幹部群眾有口皆碑。
銘記美德 艱苦創業
林進華先生祖籍潮安縣金石鎮古樓村。雙親早年定居馬來西亞,他1916年誕生於馬來西亞山打銀。但是,他是學習在故里,成長在中國,先後就讀于潮安縣東莆聯立第一小學(即金石鎮東莆小學的前身)和廣東省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即韓師的前身)。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薰陶,使林進華先生知宗識祖,誠實謙遜,胸懷博大,樹立起人生遠大抱負。
1936年,林進華先生于廣東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再遠渡重洋,來到馬來西亞謀生。他一方面繼續鑽研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科學知識,一方面同雙親一道經營生意,不斷探索,積累經商辦企業經驗,日增月累,終於在木材業成就了一番事業。
他的夫人吳靜娟女士同樣受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是一位通情達理,樸實勤勞,率直善良,明禮義,樂義舉的賢慧女性。她與進華先生志同道合,艱苦創業,促使事業蒸蒸日上。
林進華先生建樹卓著,成了當地知名僑領和實業家。他歷任山打銀潮州公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受封為沙巴州拿督。1975年,他榮任馬來西亞國會上議院議員,出席過聯合國有關會議,並榮膺最高元首賜封丹斯裡勳銜。爾後,他還歷任山打銀潮州公會名譽理事長、馬來西亞合眾辦莊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永恆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在聲譽的面前,林進華先生伉儷更加明白了“樹高千尺不離根”。
崇文重教 興學育才
林進華先生、吳靜娟女士伉儷飲水思源,思鄉之情更切。故土和家園成了魂牽夢縈的歌,絲絲縷縷湧動在他們的心裡頭。他們攜子女到香江旅居後,立即打算旋梓省親,怎奈是事業纏身,無法撥冗。林進華先生只好請嫂嫂和侄兒林培輝先生代為效勞了。
林進華先生的嫂嫂和林培輝先生回鄉觀光後,即將所見所聞告知林進華先生伉儷。當聽到古樓一村(當時稱為古樓一鄉)的學校至今還沿用祖祠為校舍,雖經修葺,仍是舊貌依然;古樓二村(當時稱為古樓二鄉)雖建有幾間簡陋的教室,也已經破舊了,兩個村的學校課室光線暗淡,學生擁擠,教育環境較差,鄉親們期望著改善育人環境時,有著“教育乃是強國富民之本”的卓識遠見的林進華先生伉儷,愛中華愛家鄉的赤子襟懷,立即湧匯成一股股強烈的興學育才熱情。他們抱著懷親報本、造福桑梓的夙願,主動提出捐資興建一所既有可容納兩個村的小學生就讀的小學部,又有可容納300至500名初中學生就讀的中學部的校舍,並派侄兒林培輝先生再次旋梓,轉告父老鄉親,代為籌畫。
學校占地16.2畝,總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設教學樓5幢,共有教室24間、辦公室及教學活動室4個、大禮堂1座、大操場1個和教工宿舍房35間,總造價165萬港元,由林進華先生伉儷全額捐贈。學校于1986年孟冬動工興建,1987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學生的課桌椅、教師的辦公桌椅、照明、電風扇等一切配套設施,以及部分教具教儀,也均為林進華先生伉儷惠贈。為了激勵師生們勤教勤學,他們還贈款10萬港元,作為學校的獎教獎學教育基金。
林進華先生伉儷贈建的“林周全中學”,大大地改善了當地育人環境,成為金石鎮首屈一指的一流中學。
林進華先生伉儷熱心教育事業建設,目的在於激發師生們勤教勤學,使之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因此,當林進華先生得知當年就讀的省立師範學校,現已是高等教育學府,並從韓師校慶紀念冊中瞭解到師院的辦學情況後,1989年11月在會晤赴港的韓師領導時,林進華先生伉儷立即贊助100萬港元,建設韓師的宿舍樓一幢。該樓建于韓師校園中心區的山腰,設有可住500多名學生的寢室64間,是當時該院最大的宿舍樓。按韓師的慣例,該宿舍樓命名為“進華樓”。此外,他們還捐款20萬港元,作為韓師的教育基金。
1990年金秋時節,林進華先生伉儷攜寶眷首次還鄉省親並為林周全中學落成剪綵。
首次旋梓省親的林進華先生伉儷剛剛卸下行李,便攜帶子女,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昔日的東莆聯立第一小學,其時的金石中學探訪。林進華先生看到闊別50多年的母校,有了很大的變化,感慨萬千。他既有感于原來的小學辦成現時的中學,家鄉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又有感于金石中學場地狹小,校舍破舊,光線不足,設備簡陋,難於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他與夫人立即作出捐贈鉅資200萬港元,用於新建金石中學校舍的決定。學校座落在交通方便、鬧中有靜、環境幽雅的花鄉綠色園苑中,占地23.59畝,建有三層教學樓一幢,共有教室18間,還建有五層的綜合樓、二層的大禮堂等,總建築面積為4487平方米,並有運動場一個及其它的配套建設。於1991年7月6日動工興建,次年2月1日竣工。自此,林進華先生伉儷對金石中學的建設,傾注了情感,予以了高度重視。
1994年底,他們獲悉新建的金石中學的教師住房緊缺,不利教學,即再次贈資100萬港元,續建金石中學的教工宿舍樓。此宿舍樓於1995年初動工,當年8月竣工,建有單人套房41間,一廳一房套房8套,總建築面積1530平方米。加上原來已建的宿舍房,全校的教職員工便有了舒適的辦公和生活環境。
金石中學新校舍的建成,大大地改善了辦學的條件,學校由原來的初級中學辦成完全中學,學生數和班數也比原來增加一倍,並騰出了老校舍———東莆書院,複辦了金石鎮東莆小學,解決了鎮區小學生因沒有校舍可以就讀,須到毗鄰小學上學的實際問題,有效地促進金石鎮的教育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
2001年秋,金石鎮黨委、政府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和金石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作出了建設科學樓的決定。林進華先生伉儷獲得此訊後,即解囊相助,惠贈50萬港元。該科技樓占地500多平方米,建有分設電腦、語音、化學、物理和階梯多功能室等13個,總建築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的四層樓房一座,科技樓的建成,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和辦學條件,促使了金石中學向著上等級中學的方向邁進。今年2月經上級有關部門的評審和驗收,被評為縣一級中學。
1990年秋,也是林進華先生伉儷首次旋梓省親的時候,伉儷雙雙來到潮安縣龍湖鎮銀湖村(林進華先生的夫人吳靜娟女士的故鄉)觀光。他們瞭解到,銀湖村的村民希望建設一所小學,但因資金問題,遲遲未動工,即作出表態,捐資100萬港元,作為建校資金,並惠贈10萬港元作為新建學校的教育基金。新建的學校建有教學樓、辦公用房及配套設施,命名為“慶貴學校”。爾後,他們還捐款28萬元,續建慶貴學校的大禮堂一座。
最近,林進華先生伉儷又獲悉古樓一村和古樓二村正在籌建一所占地15畝,計畫建有教室24間和禮堂、各項功能室、教師辦公及宿舍樓等,建築面積為3600平方米的古樓小學,立即伸出了援助之手,惠贈50萬元,支援家鄉建設小學新校舍。
林進華先生伉儷熱愛家鄉,頻施興學育才義舉,不僅傾情于捐資興建中、小學校舍,而且也澤及幼兒一代。1999年春,他們得知銀湖村正在籌建幼稚園時,即當仁不讓,全額贊助建園資金60萬元,新建“慶貴幼稚園”。
懷親報本 造福桑梓
身為炎黃子孫的林進華先生伉儷懷親報本,遠不止上述這些興學育才義舉。
他們的崇文重教,還表現在對文化體育事業的鼎力支持資助。我市建設體育館時,他們惠贈100萬港元,資助我市的體育館建設。1995年秋,他們得知潮州詩社在發展詩歌事業遇到資金不足困難,即贈資30萬港元,作為詩社的基金。
1990年,我市遭受強熱帶風暴的襲擊,損失較大。時刻關心著家鄉的林進華先生伉儷得知後,即委託林培輝先生帶來20萬元的救災款,捐給我市和韓師。
對於家鄉的醫療事業建設,林進華先生伉儷同樣是傾情支持贊助的。1996年初,他們得悉湘橋區要新建一所占地4.7畝、總建築面積4078平方米的婦女兒童保健院,便伸出援助之手,贈資200萬港元,此舉得到了市、區領導和湘橋區市民的高度評價,興建“許惠華婦女兒童保健院”。1997年1月25日,林進華先生伉儷在參加保健院落成慶典儀式上,還惠贈資金100萬元,幫助許惠華婦女兒童保健院購置醫療器械。
1996年春,金石鎮掀起了建路熱潮。古樓一村和古樓二村的村民們均有著實現路通財通的強烈願望,計畫建設一條既連接兩個村,又連接鏡鴻路的水泥路面道路,全長1200多米,水泥路面寬7米,總造價約110萬元。一向熱心家鄉建設的林進華先生伉儷獲此訊後,立即捐出全額資金,支援家鄉改善交通條件,增進經濟發展後勁,促使家鄉經濟快速發展。
2000年春,金石鎮的自來水廠建成交付使用。但是,由於資金問題,古樓一村和古樓二村的村級供水管網遲遲未有動工鋪設,村民們飲用水難的問題仍然突出。飲用水難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村民的身體健康,也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瞭解到此情況之後,林進華先生伉儷立即為村民們排憂解難,惠贈200萬港元,資助兩個村建設村級供水管網,使兩個村7300多人能飲用上潔淨、衛生的自來水。
林進華先生伉儷情系桑梓,樂善好施頻興義舉,在家鄉是這樣,在潮州市外也是一樣。去年盛夏,他們便向中國兒童基金會捐資30萬元。此外,他們還熱心扶貧濟困,幫助一些鄉親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等等。
林進華先生伉儷眷戀故土,興學育才,熱心公益,造福桑榆,令人交口稱譽而難以忘懷。
(林樹源 陳吉偉) 摘自:潮州日報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