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星期二

為父的心

為父的心 提摩太五章1~8節(責備與責任、愛心的勸勉)

(一) 引言
馬鈴薯湯教會,要在地上建立一間愛的教會,實踐天國愛的教會。
原名,光與鹽教會、招牌、競爭,不如用愛來和愛神愛人競爭。
人找不到光與鹽教會,是在馬鈴薯湯餐廳的樓上教會,以后叫馬鈴薯湯教會。
懷恩45周年主題,愛神愛人,坐言起行,大家就要看這本書。
例子:
1、特別節日奉獻,全數去了救濟。教會沒有超過HK10000萬元。
2、彼此鼓勵,看見別人好處,就鼓勵他,看見別人的弱項,不要批評他,還是鼓勵他,不要看人的壞處,看人的好處(P144)。

(二)本論
提前1~3章,教導我們怎樣事奉神;提前4~6章,教導我們怎樣見證;
記得何傳道用四章6~16節:教導我們怎樣做信徒的榜樣嗎?3的榜樣:
屬靈:生命,信望愛,最大的是愛;愛神。
生活:不說三道四,口唇的見證;愛人;
恩賜:造就人,恩賜叫人自大,因此,我們要謙卑事奉,愛教會。
接下來保羅教導我們,實際面對與人相處時的問題,要用為父的心來勸勉人;

(1) 為父的心1~2
1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
2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
V1~2,教導我們如何幫助那些行為有差錯的人,保羅說『不可嚴責,只要規勸』。
V1~2,提到用兩種態度來幫助走迷路的人,保羅的建議對教會有很大的幫助。

保羅寫信給提摩太,鼓勵提摩太怎樣和教會里面比他經驗豐富的會友相處。
我們知道,教會里的領袖,很多時候,他們的恩賜比教牧更有恩賜才幹,只是他們沒有被呼召成為傳道人而已;因此,教牧要和教會領袖相處,是傷腦筋的事情;
相反,教會有才幹領袖,要謙卑自己,接受教牧的帶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傳道人既然召命牧養教會,自然有責任照顧信徒,看見信徒有恩賜,要有寬宥的心使用他們,叫他們事奉。
領袖蒙召,既然是協助牧者牧養教會,就要謙卑的事奉;

因此,一個年紀輕,經驗和恩賜比不上領袖的傳道人,怎樣糾正呢?要跟他們提出規勸是不容易的。
就是這個原因,我們看見我們的朋友誤入歧途,泥足深陷,我們一方面焦急,另外一方面又不好意思開口勸勉,結果,多少的悲劇就是這樣產生。
另一方面,又有多少人因為做錯了事情,以致痛苦,我們的心也是一樣想,『要是你早些提醒我,指出我的錯處,我不會到今天的地步』。

因此,我們在勸勉的事情,需要大大的學習啊!
因為,我們該說的沒有說;不該要說的,就說了出來;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啊!
怎樣該說的沒有說,不該說的就說了出來呢?
還記得上個禮拜,何傳道的講道,用聖經教導我們在言語上面不要說三道四嗎?
2008年0631,一位教會的領袖跟我說,賽先生是一位不負責任的領袖,我問,怎樣說呢?
他說;賽先生說,他看見A君和一異性在一起,心中有點納悶,為甚麼A君跟另外一個異性一起呢?他不是配偶。兩人在一起,不知道甚麼原因。
然后,賽先生就問人,喂,你知不知道A君和另外一位異性在一起?
然后,問A君的配偶,A君君和另外一位異性一起,你知道嗎?
我的朋友說,為甚麼不直接問A君?問來問去,不是說A君的是非嗎?行為要不得。
若A君有出軌行為,去告訴A君說:不可以,若不悔改,就得懲罰。
A君不聽,然后才找兩個人,還不悔改,再找教會牧師長老來。這是聖經教導。

我們的毛病,我們看見聽見,就是沒有智慧處理,該做沒做,不該做,去做,不但沒有幫助,反而令事情越來越糟。聖經怎樣教導我們?
馬太福音十八章
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16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
17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然後再看提摩太前書五章:
19 控告長老的呈子,非有兩三個見證就不要收。
20 犯罪的人,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
21 我在神和基督耶穌並蒙揀選的天使面前囑咐你:要遵守這些話,不可存成見,行事也不可有偏心。

教會不是學校,學生畢業就說再見,問題解決了;教會不是公司,東家不打打西家,問題解決了;也不是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教會像家人又不像家人,教會里面有各種的人,各種年紀的人,各種態度的人,各種形態的人,各種性格的人,有的嚴責,有的寬容;因此,若要勸勉責備,我們需要得智慧。
保羅說:『不可嚴責老年人 』(1~2)
我們為這本這麼寶貴聖經感謝神,原來保羅把勸勉與責備的秘訣告訴了我們。
人怎樣對另外一個人提出有效的勸勉呢?尤其年輕的傳道人對年長的人,對有恩賜的人,對男的對女的。保羅說:關鍵就是親情,為父的心。
看他們如同自己的親人,對年長的,如同自己的父母,
對年紀輕的如同自己的弟兄姐妹,不要當他們是陌生人,乃是要像自己的父母、弟兄姐妹。這樣就是為父的心。
不錯,是勸勉,不是責備。我們不能責備父母,只能規勸父母。

2勸誡的文化:
馬鈴薯湯教會為甚麼吸引人?因為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文化,就是愛的文化。
作者梁炳武被教會愛的文化吸引,就去了解這間教會,透過他的觀察寫了馬鈴薯湯教會這本書。
◇ 他說2006年6月的某一天,他和執事共進午飯,執事對牧師們的贊美和感謝整整兩個小時。另外一天,
◇ 和另外一位知識午餐,整整7個小時都在贊美教會的優點。作者說,他們的談話甚至忘記了時間過了多久。
◇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熬夜稱贊別人是有可能的,這種稀有的經驗,我還是生平第一次遇到。(P049)。
我們說,要在雞蛋挑骨頭是可能的,不斷贊美是可能的。
總括而言,我們若把做錯事的信徒當作自己的親人,像一個父親,為了他的好處而勸勉他。
馬鈴薯湯教會的牧師:(P 147;談遺憾)。
他談到教會的人際相處的問題,若果我們以『遺憾』來相待。
假如你對一個人感到遺憾,你就會有一連串的報復行為,自己卻不知道,開始對人失望,然後保持距離。
趙牧師提出良方:要努力回想對方對你做過的好事,這就是擊退遺憾的好方法。
原來,唯有有效的責備,是愛,愛之深,督責痛,也就是帶著眼淚與傷痛的責備,我們若要責備人,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責備,事實上我們不喜歡責備人,當責備時候我們是快樂的,但是為了對方的好處,我們不得不如此說,因此說了,我們的心比他更加難過,眼淚就流下來。
為甚麼會這樣,因為這是為父的心,這是愛的勸勉,愛的責備,這樣的勸勉與責備叫人得到幫助。
◇ 此外,我們看見別人的弱點,我們老是不高興,因為沒有合乎我的標準,口中就說了出來,我們不管對方甚麼感受,
◇ 也不問這樣說法會引起甚麼后果,結果,我們就說了出來,好像不不說,冒犯了我的正義感,這種自我中心自以為逸自以為是的行為,也是叫人難受的。

在這里,保羅講到人與人之間的勸勉問題,在教會勸勉一種藝術;在社會,不需要這種藝術;我不是教導大家兩個標準,而是在教會和在教會外面的人都要鼓勵人。只是,在外面,人與人的關系不好,可能就是一次見面以后就沒有往來,以後不再相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到此為止。
可是教會,我們的關係是長久的,是弟兄姐妹。而主耶穌的教導是彼此,彼此鼓勵,彼此勸解,彼此相愛,彼此代禱。
請問,我們被父母責罵,父母想我們失敗還是成功。當然是成功。
因此,勸勉,要有為父的心;

我們 再看V3~8
保羅提到人對教會與家庭的責任,其中的關鍵也是親情上,為父的心。
(2)人對教會與家庭的責任3~8
1、人對教會的責任(3~4)
V3~4:『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為甚麼保羅說真寡婦,難道有假寡婦嗎?
V6分別了出來『但那些好宴樂的寡婦,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
原來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首先,早期教會繼承了猶太社會一個很好的傳統,
就是樂善好施,尤其是對那些陷于孤獨無助的人就如寡婦,異鄉客,或孤兒。
當時的社會人士都會照顧貧弱無靠的人。
教會在實行照顧和關懷有需要的人,如果做得不好,教會的行為就算比教外人也不如了,這是對神的羞辱。因此,我們看見使徒行傳的教會有做慈善工作。

保羅在這里說道假寡婦,不是說他們是假扮寡婦,乃是說這些寡婦的行為與寡婦不合,保羅對他們有意見了。
有些寡婦,丈夫死了,教會對他們有責任,供應和幫助他們,但是,有一些寡婦,為甚麼保羅要責備他們為假寡婦?他們到底是甚麼人?
原來初期教會,一夫多妻是頗普遍的現象,這些享齊人之福的人信主了,自然愿意遵照聖經的教導過著基督徒的生活。因此,他們選定一個,就要與他廝守終生,其余的就送他們回娘家,也就是說,把他們休了。
她們實在是可憐的人,古時的女人是靠著丈夫過活供養,丈夫沒有了,生計就成為問題。
教會看見這樣的問題,因此,那些死了丈夫的得到教會的幫助,現在這些被休的寡婦,一樣得到教會的供養,不分彼此。
可是,有些被休的婦人生活不檢點,保羅說他們『好宴樂,正過著的時候也是死的。』。
保羅并沒有說要斷絕對他們的供養,而是叫提摩太『囑咐他們,叫他們無可指責』,意思就要勸誡他們,免得不檢點的生活成為教會的笑柄。
保羅提醒他們甚麼呢?
V5,告訴我們: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是仰賴神,晝夜不住的祈求禱告。
保羅不是叫他們遵守甚麼困難的事情,乃是叫他們學習那些真寡婦。

第一,她們要仰賴神。他們受供養雖然是教會的供應,可是,她們應該看見,一切都是神的恩賜,我們要存著感恩的心來領受。
同樣,我們每一個人,得到工作的報酬,是公司給我們的。可是,我們要看見真正背后供應我們的是神,是天父的恩賜,我們感謝祂。

第二,要常常祈求禱告。寡婦因為沒有工作,比較清閑,因此,他們要學習那些真寡婦,禱告守望,而不是說三道四。
其實,保羅教導我們,我們口中的言語,可以禱告贊美,也可以說閑話;
教會不是有許多人需要我們的守望嗎?需要我們的禱告嗎?
我們有沒有為教會禱告呢?用我們語言的權柄來禱告,祈求神?
教會特別需要我們守望禱告;教牧需要我們禱告;領袖、患病的、未信的等。
保羅要我們的生活有見證,有力,因此,要我們禱告守望。
保羅教導我們的口,多禱告,少埋怨。

2、人對家庭的責任(5~8)
V5~8節,對家庭的責任,要孝敬父母。
聖經唯一帶有應許的誡命,就是孝敬父母。
出埃及記 20:12「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弗6: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在V5~8,保羅在這里不是講孝道,乃是講養育父母的問題;
當時,有些寡婦們有兒女,供養這些寡婦的責任應該落在兒女們的身上,可是這些兒女們,不供養他們的父母,反而要教會供養。
原來,當時無靠的寡婦,他們得到教會供養,因此,有些兒女們,為了得到方便,也讓教會供養,保羅覺得他們這樣對待自己的母親是不對的,失去做兒女的責任,因此,提出意見。
保羅說,不是教會偏心,或教會不能供養他們,而是供養父母是兒女的責任,兒女要孝敬父母親。
因此,兒女們在家中先行孝道,報答父母,因為這樣行是神所悅納的。
V8: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V8為甚麼比不信的人還不好呢?
請問,不信的人怎樣孝敬父母?
在當時的希臘,人不可以給父母饑餓,寧愿自己饑餓,也不可以讓父母饑餓。自己受到羞辱,也不可讓父母受到羞辱。
這是不信的人對父母的孝道,因此,保羅說,我們基督徒不能比不信的人還不好?
我們中國有24孝的故事。
今天,我用現代版的反面教材來講孝道故事:父母掂掛兒女的故事:一生牽掛。
一位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他到100公里以外的城市工作,每個月他回家看望年邁的母親。
每次回家,母親都對他說,『孩子,把你用過的車票留給我吧,蠻好看的!』。年輕人笑一笑就把車票送給母親。晚上他和母親閑話家常,母親看來真是開心透了。
後來,他戀愛了,生子,就把原來一個月回家一次,改成了兩個月回去一次。
後來,他升職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於是他半年才回家一次。
後來,他買了小轎車,再也不坐公車回家,於是,回家再也沒有車票留給母親了。
十年過去了,他成了那城市的市長。
有一天,晚上家裏電話響起,是老家的弟弟打來的長途電話,說母親突然患腦溢血,生命垂危。
一個多小時以後,他趕到來,探望母親。這時,他才發現,母親已經白髮蒼蒼,衰老憔悴。這次相見一面,是最後一面,母親去世了。
他帶領弟兄姐妹們,安葬了母親,也辦完了喪事。
當整理母親的遺物時,他從那個祖傳的樟木箱子裏,翻出了一本中學課本。
翻開來看一看,啊!書內竟然整齊地夾著一疊車票~那是他當年每次返鄉看望母親時留下來的車票。他的眼淚一下子拖眶而出。
他後悔,為甚麼母親健在的時候,不多回幾次家,他還突然想起,這麼多年來,母親還從未到過他的四房兩廳的豪宅裏面住過一個晚上。
要回到城市去了。
他隨身帶著那一疊花花綠綠的車票,作為對母親的永遠紀念。

停一停,想一想:孩子是母親一生的牽掛。
為人子女的,盡管在外邊如何忙碌。
宜多點回家看望老人家,哪怕只是停留短暫的片刻。

結論:
向神禱告,敬拜神,愛神,
用心為人禱告,留意人有什麼需要,該幫助的幫助他,該勸勉的勸勉他,愛人。
在教會,看見有什麼需要事奉的,謙卑事奉,認為別人做得不好,不是批評,而是自己參與事奉,提供幫助,提供援手。
做父親的,艱難的,父親自己做;容易的,給孩子做;
為父的心,孩子吃最好的,自己吃最簡單的;
為父的心,孩子買新的,自己用孩子剩下的;
為父的心,一個字,愛。愛神,愛教會,愛人。

没有评论: